7月18日至23日,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组织的尉犁县“小石榴籽 童心向党”研学团在乌鲁木齐开启了一场融合红色基因与科学探索的奇妙旅程。来自尉犁的孩子们化身求知若渴的“小石榴籽”,在“有形、有感、有悟”的沉浸式课堂中,体验了一场跨越古今、融汇文理的立体研学盛宴。
出新出彩,科技赋能文化传承
在书香氤氲的传统文化研学基地,“一本书的诞生”课程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。在这里,他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,体会了礼仪的重要性,二十四节气的学习,领略古人的智慧,手工画的制作,利用五谷杂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,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。而在科技工坊,“火焰掌”实验瞬间引爆惊叹——幽蓝火焰在防护手套上舞动却毫发无伤,伯努利气球如魔法般悬浮空中,孩子们在烟雾空气炮的轰鸣中触摸科学脉搏。AI互动区更掀起高潮:无人机轻盈掠过书丛,机器狗灵巧翻越障碍,孩子们兴奋地通过编程指挥“钢铁伙伴”,科技为文化传承插上振翅高飞的翅膀。
天地课堂,山河见证红色初心
天山天池的碧水映照出“小石榴籽”们探索自然的热忱。指引他们辨识雪岭云杉的苍劲纹路,解读冰川遗迹的岁月密码。孩子们俯身观察高山苔原的微观世界,在亲手记录生态数据的实践中,将“绿水青山”的信念刻入心田。野马古生态园内,普氏野马的奔腾身影与硅化木的沧桑年轮碰撞出生命长歌;乌鲁木齐文化中心“六馆一心”的沉浸式剧场,则让波澜壮阔的新疆发展史化作鲜活的画面,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。
古今交响,智慧熔铸时代梦想
新疆科技馆成为奇思妙想的试验场。孩子们穿梭于巨型“人体迷宫”,在互动展项中解码生命奥秘;穹幕影院将浩瀚星空铺展眼前,引得阵阵欢呼。自治区博物馆则开启时光隧道,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护臂,到多元共生的历史画卷,一件件国宝无声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根基。当现代科技对话千年文明,孩子们眼中闪耀的,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本次研学活动是中国科学科院新疆分院“文化润疆”与“科教兴疆”战略的生动实践。通过精心设计,为尉犁县孩子们打开了科学探索的视窗,更在行走的课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当童声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在天池畔清澈响起,“小石榴籽”们求知若渴的面庞,已然映照出边疆未来发展的蓬勃希望——童心向党,科学筑梦,这场融合历史与未来的启蒙之旅,正为新疆的明天播撒下最饱满的种子。
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包安明表示:“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依托科研资源,结合自治区红色教育基地,持续打造‘小石榴籽’研学活动。下一步将持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,为更多孩子们搭建梦想的桥梁,促进各族学生思想相通、感情相融,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和推动者、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和践行者。”
“小石榴籽 童心向党”研学团开营活动
开展科技实验活动
组织“小石榴籽”到天山天池研学
到乌鲁木齐文化中心“六馆一心”沉浸式教学
到新疆科技馆现场教学